分层架构
分层架构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架构模式,几乎每个软件系统都需要通过分层来隔离不同的关注点,以应对不同需求的变化,并且使得这种变化可以独立进行。 对于分层架构来说,层次越往上其抽象层次就越面向业务和用户,层次越往下其抽象层次就越面向技术和设备。
四层架构
- 用户界面层(或接入层) 负责向用户显示信息和解释用户指令。这里指的用户可以是另一个计算机系统, 不一定是使用用户界面的人
- 应用层 定义软件要完成的任务,并且指挥表达领域概念的对象来解决问题。这一层所负 责的工作对业务来说意义重大,也是与其他系统的应用层进行交互的必要渠道 应用层要尽量简单,不包含业务规则或者知识,而只为下一层中的领域对象协调 任务,分配工作,使它们互相协作。它没有反映业务情况的状态,但是却可以具有 另外一种状态,为用户或程序显示某个任务的进度
- 领域层(或模型层) 负责表达业务概念,业务状态信息以及业务规则。尽管保存业务状态的技术细节 是由基础设施层实现的,但是反映业务情况的状态是由本层控制并且使用的。领域 层是业务软件的核心
- 基础设施层 为上面各层提供通用的技术能力:为应用层传递消息,为领域层提供持久化机制, 为用户界面层绘制屏幕组件,等等。基础设施层还能够通过架构框架来支持4个层次 间的交互模式
DDD各层分工协作图:
六边形架构
Alistair Cockburn提出了六边形架构,又被称为端口和适配器架构。观察上图我们发现,对于核心的应用程序和领域模型来说,其他的底层依赖或实现都可以抽象为输入和输出两类。组织关系变为了一个二维的内外关系,而不是上下结构。每个IO与应用程序之前均有适配器完成隔离工作,每个最外围的边都是一个端口。基于六边形架构设计的系统是DDD追求的最终形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