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域驱动设计(DDD)

对于一个架构师来说,在软件开发中如何降低系统复杂度是一个永恒的挑战,无论是 94 年 GoF 的 Design Patterns , 99 年的 Martin Fowler 的 Refactoring , 02 年的 P of EAA ,还是 03 年的 Enterprise Integration Patterns ,都是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模式或范例来降低一些常见的复杂度。但是问题在于,这些书的理念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,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业务的问题。所以 03 年 Eric Evans 的 Domain Driven Design 一书,以及后续 Vaughn Vernon 的 Implementing DDD , Uncle Bob 的 Clean Architecture 等书,真正的从业务的角度出发,为全世界绝大部分做纯业务的开发提供了一整套的架构思路。

领域驱动设计(英语:domain-driven design,缩写 DDD),是 Eric Evans 于 2004 年提出的一种软件设计方法和理念。

DDD 不是一套框架,而是一种架构思想,主要分为战略设计战术设计两阶段。战略设计过程中,开发团队和领域专家从问题域和业务期望视角出发,通过事件风暴会议进行场景分析、领域建模,并划分领域边界、建立通用语言、确定限界上下文;战术设计则在特定限界上下文下不断寻找隐式概念,如聚合实体值对象等,运用DDD模式和分层架构进行的详细的设计和编码。


愿景:

  • 让更多的人可以从0到1的全面的学习DDD
  • 通过大量的代码讲解让DDD更容易落地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